好長一段時間未有做模型了,嗯~應該說自去年十一月未能把那「天城」完成後便一直失去做模型的動力。剛好近日所屬模型會舉辦以「驅逐艦發展史」為主題的活動。一方面為求參與,為會的活動多添一點人氣。另一方面亦借此推動一下自己,動動手以求重拾做模型的「手感」。
為免再一次「爛尾」收場,在庫存中特意挑了一艘老爺小艦來制作。無它,艦老爺則結構簡單,艦小自然裝備少工夫少也。比較起二戰年代驅逐艦大多為一千多二千噸,現今世代數千噸以至近九千多噸的龐然大物而言,這艘二百多噸的「海龍」可真算是小得可憐了。
簡單說說這艦的來歷: 「海龍」級是清末向德國訂購的驅逐艦,合共有四艘
(海龍、海華、海犀、海青),原是用以填補自中日甲午戰爭北洋艦隊覆滅後出現的海防空虛。 海龍雖然噸位小但火力十足: 裝備有兩具356mm魚雷發射管及六門47mm哈乞開司速射炮,而且34節的航速也遠高於同期的其他驅逐艦。可惜他們加入中國海軍才一年,便於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大沽時被英軍俘虜,並作為戰利品由英法德俄四國瓜分。 四艦都以所屬國定語言改名為「大沽」以作紀念,並且都留在東亞水域服勤。 首艦「海龍」歸了英國,改名為HMS Taku後主要留在香港服役,直至1916年才出售拆解。
(海龍、海華、海犀、海青),原是用以填補自中日甲午戰爭北洋艦隊覆滅後出現的海防空虛。 海龍雖然噸位小但火力十足: 裝備有兩具356mm魚雷發射管及六門47mm哈乞開司速射炮,而且34節的航速也遠高於同期的其他驅逐艦。可惜他們加入中國海軍才一年,便於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大沽時被英軍俘虜,並作為戰利品由英法德俄四國瓜分。 四艦都以所屬國定語言改名為「大沽」以作紀念,並且都留在東亞水域服勤。 首艦「海龍」歸了英國,改名為HMS Taku後主要留在香港服役,直至1916年才出售拆解。
看上「海龍」,除了做起來不那麼費工費時以外,也是為了她與香港的淵源。自己在這土地上長大,長久以來,對有關香港歷史的事物都深深著迷。「海龍」雖然變身成為HMS Taku,一艘在龐大的皇家海軍中無足輕重的小艦,但她守衛著的香港原也是歸屬於中國的,這層淵源不謂不深而奇妙。
模型是Combrig的樹脂套件,比例1:700,買回來也已經有好幾年,雖然只有寥寥幾件部件,但都相當精緻可愛。
這盒套件其實是「海龍」的姊妹艦「海華」(歸俄國後先改名為Taku,之後再改為Lieutenant Burakov),而且設定的年代是日俄戰爭期間經改裝後的模樣,與我所想做的「海龍」原樣是有一些差別,但幸好並不多,要修改也是很輕鬆的事。
比較麻煩是魚雷發射管只有一根,需要自行制作一條補回才成。為了看起來一致,我一起做了兩條把原有的那一條也一併換掉算了。
這盒套件其實是「海龍」的姊妹艦「海華」(歸俄國後先改名為Taku,之後再改為Lieutenant Burakov),而且設定的年代是日俄戰爭期間經改裝後的模樣,與我所想做的「海龍」原樣是有一些差別,但幸好並不多,要修改也是很輕鬆的事。
比較麻煩是魚雷發射管只有一根,需要自行制作一條補回才成。為了看起來一致,我一起做了兩條把原有的那一條也一併換掉算了。
自已做模型的習慣,開工前總要搜集一輪資料,除了手上的藏書以外( 主要參考俄羅斯出版的書刊Morskaya Kollektsia,2000年5月號 「Destroyer Vnimatelny and others」,這書刊以介紹俄國艦艇為主,是我早年經東歐一網上書店訂購,自這家店多年前倒閉後我已找不到門路訂購了。),自不然要在網上搜尋一番。幸運地找到了不少有用的照片,也因而發現「海龍」級各艦自分予各國後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裝,差異不少。例如德國的「海犀」便在原來的裝甲艦橋上多加了一門炮! 再在後方加建了新艦橋。
「海龍」在香港駐守期間也對前後艦橋作了些改動。 考慮一番後我決定還是以她初到香港時的型態為準。
「海龍」在香港駐守期間也對前後艦橋作了些改動。 考慮一番後我決定還是以她初到香港時的型態為準。
Jim 用的是與我同一樣的Combrig套件,他提到艦身上揚的弧度不夠,故特意將艦身前後向上拗曲並在下方加膠片補上。 但我仔細比較照片和線圖,我認為艦身的弧度問題不大,主要是上面的腰線的弧度不足。只要把它削去用膠絲重做看起來便似模似樣了。
後部艦橋原模只是以一個長方體代替,而非枝架與平台的組合,自然亦是要削去重造。
手真巧~視訊美女 ★
回覆刪除交友聊天網saet★
香港六合彩開獎號碼★
免費視訊聊天室 -
免費視訊聊天網 ★
玩美女人視訊網 ★
交友聊天網saet★
0401影音視訊聊天室 -
免費視訊聊天室 ★
av美女貼圖 ★